江蘇省政府采購信用管理暫行辦法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報/網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推進政府采購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健全守信激勵失信約束機制,規(guī)范政府采購活動,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國務院關于印發(f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4-2020)的通知》(國發(fā)〔2014〕21號)、《國務院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lián)合激勵和失信聯(lián)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fā)〔2016〕33號)、《財政部關于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查詢及使用信用記錄有關問題的通知》(財庫〔2016〕125號)、《省政府關于印發(fā)江蘇省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實施意見等文件的通知》(蘇政發(fā)〔2018〕23號)等法律法規(guī)和文件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規(guī)范的行為主體是指參加江蘇省范圍內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采購代理機構、采購人和評審專家。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失信行為是指相關行為主體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發(fā)生的非誠實守信行為。
第四條 失信行為根據(jù)失信程度輕重劃分為一般失信行為和嚴重失信行為兩個等級。
嚴重失信行為是指相關行為主體違反政府采購領域法律、法規(guī)、行政規(guī)章規(guī)定,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一般失信行為是指除前款所規(guī)定的嚴重失信行為之外,相關行為主體違反政府采購公開透明、公平競爭、公正和誠實信用原則,破壞政府采購市場秩序,影響政府采購活動公正公平高效開展的行為。
第五條 失信行為評價結果作為對相關行為主體監(jiān)督管理的重要依據(jù)。
第二章 供應商失信行為
第六條 供應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嚴重失信行為:
?。ㄒ唬┩稑?、響應、開標、談判、磋商和評標、評審環(huán)節(jié)
1.提供虛假證明材料謀取中標、成交;
2.采取不正當手段詆毀、排擠其他供應商;
3.與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或者其他供應商惡意串通;
4.向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行賄或者提供其他不正當利益;
5.在采購過程中與采購人進行協(xié)商談判;
6.向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磋商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成員行賄或者提供其他不正當利益;
7.資格預審合格的供應商在評審階段資格發(fā)生變化時未通知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
8.存在視為串通投標的情形。
?。ǘ┲袠恕⒊山缓秃贤炗?、履約環(huán)節(jié)
9.中標或者成交后無正當理由拒不與采購人簽訂政府采購合同;
10.未按照采購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或者與采購人另行訂立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的協(xié)議;
11.將政府采購合同轉包,或者采用分包方式履行合同,將合同的主體和關鍵部分分包給其他供應商;
12.擅自變更、中止或者終止政府采購合同;
13.提供假冒偽劣產品;
14.拒絕履行合同義務。
(三)質疑投訴環(huán)節(jié)
15.在全國范圍12個月內三次以上投訴查無實據(jù);
16.采用捏造事實、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證明材料等方式進行虛假、惡意投訴。
證據(jù)來源的合法性存在明顯疑問,投訴人無法證明其取得方式合法的,視為以非法手段取得證明材料。
?。ㄋ模┍O(jiān)督檢查環(huán)節(jié)
17.拒絕有關部門監(jiān)督檢查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第七條 本辦法第六條所稱惡意串通,是指供應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為:
1.供應商直接或者間接從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處獲得其他供應商的相關情況并修改其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
2.供應商按照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的授意撤換、修改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
3.供應商之間協(xié)商報價、技術方案等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的實質性內容;
4.屬于同一集團、協(xié)會、商會等組織成員的供應商按照該組織要求協(xié)同參加政府采購活動;
5.供應商之間事先約定由某一特定供應商中標、成交;
6.供應商之間商定部分供應商放棄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或者放棄中標、成交;
7.供應商與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之間、供應商相互之間,為謀求特定供應商中標、成交或者排斥其他供應商的其他串通行為。
第八條 本辦法第六條所稱視為串通投標,是指供應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為:
?。ㄒ唬┎煌痰耐稑宋募赏粏挝换蛘邆€人編制;
?。ǘ┎煌涛型粏挝换蛘邆€人辦理投標事宜;
?。ㄈ┎煌痰耐稑宋募d明的項目管理成員為同一人;
?。ㄋ模┎煌痰耐稑宋募惓R恢禄蛘咄稑藞髢r呈規(guī)律性差異;
?。ㄎ澹┎煌痰耐稑宋募嗷セ煅b。
第九條 供應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一般失信行為:
(一)投標、響應、開標、談判、磋商和評標、評審環(huán)節(jié)
1. 投標文件、響應文件不對應招標文件、談判文件、磋商文件、詢價通知書作出明確響應,或者經評審委員會認定,投標文件、響應文件與采購需求有重大偏離;
2.已響應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故意遲到或無故不參加,影響正常開標等采購活動正常進行;
3.不遵守開標評標等政府采購活動的紀律,擾亂政府采購現(xiàn)場秩序;
4.報價明顯低于其他通過符合性審查投標人的報價,且不能證明其合理性,經評標委員會認定情況屬實。
?。ǘ┲袠恕⒊山缓秃贤炗?、履約環(huán)節(jié)
5.不按照合同規(guī)定履行合同義務,存在延遲交付、不完全履約、偷工減料等情形;
6.中標后未按照投標文件載明的分包承擔主體進行分包;
7.履約期間違反合同規(guī)定提高價格,或者降低履約義務;
8.履約期滿后,不在規(guī)定期限內與采購人、新的中標(成交)單位交接。
?。ㄈ┵|疑投訴環(huán)節(jié)
9.在全國范圍12個月內三次以上質疑查無實據(jù);
10.不按照法定程序進行質疑投訴;
11.投訴受理期間,就同一事項多頭舉報,干擾財政部門投訴處理;
12.不配合或者采用不正當手段干擾政府采購質疑、投訴處理工作。
?。ㄋ模┢渌?/span>
13.威脅、騷擾評審專家、采購代理機構、采購人、財政部門工作人員,干擾正常辦公秩序;
14.其他一般失信行為。
第三章 采購代理機構失信行為
第十條 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嚴重失信行為:
(一)投標、響應、開標、談判、磋商和評標、評審環(huán)節(jié)
1.應當采用公開招標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購;
2.擅自提高采購標準;
3.以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
4.與供應商或者采購人惡意串通;
5.在采購過程中與供應商進行協(xié)商談判;
6.開標前泄露標底;
7.未按照規(guī)定編制采購文件導致無法組織對供應商履約情況進行驗收或者國家財產遭受損失;
8.未按規(guī)定選擇評審專家;
9.非法干預采購評審活動;
10.采用綜合評分法時評審標準中的分值設置未與評審因素的量化指標相對應;
11.通過對樣品進行檢測、對供應商進行考察等方式改變評審結果;
12. 未按規(guī)定組成談判小組、詢價小組;
13. 未按規(guī)定確定成交候選人;
14. 泄露評審情況以及評審過程中獲悉的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
?。ǘ┵|疑投訴環(huán)節(jié)
15.對供應商的詢問、質疑逾期未作處理;
16.拒收質疑供應商在法定質疑期內發(fā)出的質疑函;
17.對質疑不予答復或者答復與事實明顯不符,并不能作出合理說明;
18.拒絕配合財政部門處理投訴事宜。
?。ㄈ┍O(jiān)督檢查環(huán)節(jié)
19.拒絕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監(jiān)督檢查;
20.在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jiān)督檢查中提供虛假情況。
?。ㄋ模┢渌?/span>
21.在采購過程中接受賄賂或者獲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22.未依法在指定媒體上發(fā)布政府采購信息;
23.集中采購機構將集中采購項目委托其他采購代理機構采購;
24.未按規(guī)定執(zhí)行政府采購政策;
25. 違反規(guī)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
第十一條 本辦法第十條所稱惡意串通,是指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為:
?。ㄒ唬┲苯踊蛘唛g接向供應商提供其他供應商的相關情況并修改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
?。ǘ┦谝夤坛窊Q、修改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
?。ㄈ┡c供應商或者采購人之間,為謀求特定供應商中標、成交或者排斥其他供應商的其他串通行為。
第十二條 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一般失信行為:
?。ㄒ唬┩稑恕㈨憫?、開標、談判、磋商和評標、評審環(huán)節(jié)
1.未簽訂委托代理協(xié)議,或者超出委托代理協(xié)議的約定開展政府采購代理業(yè)務; 2. 委托代理協(xié)議內容不規(guī)范;
3.未將采購文件交由采購人確認;
4.未按規(guī)定組織開展現(xiàn)場采購活動,如未按規(guī)定接收投標(響應)文件,未宣布評審紀律,未按規(guī)定告知未中標人本人的評審得分與排序等;
5.評審現(xiàn)場未對評審專家打分進行核對;
6.未執(zhí)行采購文件的發(fā)售、澄清、修改、延長投標截止期或者調整開標時間等規(guī)定。
(二)中標、成交和合同簽訂、履約環(huán)節(jié)
7.未按規(guī)定發(fā)布中標(成交)公告、中標(成交)通知書等;
8.未按規(guī)定、約定協(xié)助采購人對采購項目進行驗收;
?。ㄈ┵|疑投訴環(huán)節(jié)
9.無故拖延質疑答復;
10.未針對質疑問題作出明確答復,答復質量不高;
11.取消中標資格后未發(fā)布公告;
12.被投訴后未按規(guī)定向財政部門作出說明、提交相關證據(jù)、依據(jù)和其他有關材料,或者說明材料質量不高。
?。ㄋ模┢渌?/span>
13.未按規(guī)定參加財政部門組織的政府采購業(yè)務培訓;
14.政府采購公告內容存在錯誤;
15.不具備開展政府采購業(yè)務所需的評審條件和設施;
16.未按規(guī)定保管政府采購檔案資料和音視頻資料;
17.未按要求使用政府采購交易執(zhí)行系統(tǒng);
18.未建立完善政府采購內部監(jiān)督管理制度;
19.未及時上報政府采購統(tǒng)計信息;
20.其他一般失信行為。
第四章 采購人失信行為
第十三條 采購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嚴重失信行為:
?。ㄒ唬┪窗匆?guī)定采用非招標采購方式;
?。ǘ┪窗匆?guī)定確定成交供應商;
?。ㄈ┪窗凑詹少徫募_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或者與供應商另行訂立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的協(xié)議;
(四)未根據(jù)集中采購目錄、采購限額標準和已批復的部門預算編制政府采購實施計劃,報同級財政部門備案;
(五)未依法在指定媒體上發(fā)布政府采購信息,包括合同信息、驗收信息等;
?。┪窗匆?guī)定委托政府采購代理機構實施采購;
?。ㄆ撸┎少徣藛T及相關人員與供應商有利害關系,應當回避而未回避;
(八)未經專家論證及監(jiān)管審核采購進口產品;
?。ň牛┏孕羞x定評審專家等國務院財政部門規(guī)定的情形外,采購人未從政府采購評審專家?guī)熘须S機抽取評審專家;
?。ㄊ┥米蕴岣卟少彉藴剩?/span>
?。ㄊ唬┮圆缓侠淼臈l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
?。ㄊ┰诓少忂^程中與供應商進行協(xié)商談判;
(十三)與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
?。ㄊ模┎少徣讼蛟u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的評審專家作傾向性、誤導性的解釋或者說明;
(十五)中標、成交通知書發(fā)出后因采購人原因不簽訂合同,未按照采購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擅自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
(十六)除國務院財政部門規(guī)定的情形外,采購人組織重新評審,或者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guī)定組織重新評審,但未書面報告同級財政部門;
?。ㄊ撸┩ㄟ^對樣品進行檢測、對供應商進行考察等方式改變評審結果;
?。ㄊ耍┪窗凑照少徍贤?guī)定組織對供應商履約情況進行驗收;
(十九)未按規(guī)定對供應商的詢問、質疑進行答復,未配合財政部門處理信訪舉報和投訴;
?。ǘ┫蚬趟饕蛘呓邮芷浣o予的贈品、回扣或者與采購無關的其他商品、服務;
(二十一)違反規(guī)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
?。ǘ┪窗匆?guī)定組成談判小組、詢價小組;
(二十三)未按規(guī)定確定成交候選人。
第十四條 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三條所稱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是指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為:
(一)就同一采購項目向供應商提供有差別的項目信息;
?。ǘ┰O定的資格、技術、商務條件與采購項目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或者與合同履行無關;
?。ㄈ┎少徯枨笾械募夹g、服務等要求指向特定供應商、特定產品;
(四)以特定行政區(qū)域或者特定行業(yè)的業(yè)績、獎項作為加分條件或者中標、成交條件;
?。ㄎ澹滩扇〔煌馁Y格審查或者評審標準;
?。┫薅ɑ蛘咧付ㄌ囟ǖ膶@?、商標、品牌或者供應商;
?。ㄆ撸┓欠ㄏ薅ü痰乃兄菩问健⒔M織形式或者所在地;
?。ò耍┮云渌缓侠項l件限制或者排斥潛在供應商。
第十五條 本辦法第十三條所稱惡意串通,是指采購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為:
?。ㄒ唬┲苯踊蛘唛g接向供應商提供其他供應商的相關情況并修改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
?。ǘ┦谝夤坛窊Q、修改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
?。ㄈ┡c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之間,為謀求特定供應商中標、成交或者排斥其他供應商的其他串通行為。
第十六條 采購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一般失信行為:
(一)未按規(guī)定編制招標文件;
?。ǘ┪窗凑照少徍贤s定向中標(成交)供應商支付采購資金;
?。ㄈ┰儐柣蛘哔|疑事項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采購人未暫停簽訂合同,已經簽訂合同的,未中止履行合同;
?。ㄋ模┪匆婪ㄕ?、保管、處置政府采購資料;
?。ㄎ澹┪窗匆?guī)定上報政府采購統(tǒng)計信息;
?。┪瘁槍|疑問題作出明確答復,答復質量不高;
(七)被投訴后不按規(guī)定向財政部門作出說明、提交相關證據(jù)、依據(jù)和其他有關材料,或者說明材料質量不高;
?。ò耍┢渌话闶判袨?。
第五章 評審專家失信行為
第十七條 評審專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嚴重失信行為:
(一)未遵守評審工作紀律,泄露評審文件、評審情況和評審中獲悉的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
?。ǘ┪窗凑詹少徫募?guī)定的評審程序、評審方法和評審標準進行獨立評審;
?。ㄈ┡c供應商存在利害關系未回避;
(四)收受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供應商、其他利害關系人財物或者獲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五)提供虛假申請材料;
?。┰谠u審過程中擅離職守,影響評審程序正常進行;
?。ㄆ撸┰谠u審過程中有明顯不合理或者不正當傾向性。
第十八條 評審專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一般失信行為:
?。ㄒ唬┌l(fā)現(xiàn)采購文件內容違反國家有關強制性規(guī)定,或者內容有重大歧義,導致采購活動無法繼續(xù)進行,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未停止評審并向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說明情況;
?。ǘ┪丛谠u審報告上簽字,或者有異議未簽署不同意見并說明理由;
?。ㄈ┪磁浜喜少徣恕⒉少彺頇C構或者財政部門答復供應商的詢問、質疑和投訴;
?。ㄋ模┪匆髨髢r明顯偏低的供應商提供合理說明;
?。ㄎ澹┰u審現(xiàn)場未對評分、供應商報價等重要數(shù)據(jù)履行核對義務;
?。┰谠u審過程中發(fā)現(xiàn)供應商有行賄、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串通等違法行為,未及時向財政部門報告;
?。ㄆ撸┰谠u審過程中受到非法干預,未及時向財政、監(jiān)察等部門舉報;
?。ò耍┪窗匆?guī)定參加財政部門組織的政府采購業(yè)務培訓;
?。ň牛┢渌话闶判袨?。
第六章 失信行為的記錄與評價
第十九條 省財政廳建設政府采購信用評價系統(tǒng),在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tǒng)中嵌入信用評價模塊,用于相關行為主體失信行為的記錄和認定。
第二十條 嚴重失信行為由縣級以上財政部門負責記錄和認定。一般失信行為由相關行為主體和縣級以上財政部門依據(jù)本辦法規(guī)定進行記錄和認定。
第二十一條 評價環(huán)節(jié)涉及項目準備、項目實施、合同履約、質疑投訴四個階段。項目準備自采購人與采購代理機構簽訂委托代理協(xié)議至投標(響應)文件遞交截止時間;項目實施自投標(響應)文件遞交至中標(成交)結果公告;合同履約自中標(成交)結果公告至完成全部資金支付;質疑投訴自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收到質疑起至同級財政部門作出投訴處理決定。
第二十二條 政府采購相關行為主體在信用評價的各個階段相互評價。項目準備階段由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參與評價;項目實施階段由供應商、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評審專家參與評價;合同履約階段由中標(成交)供應商、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參與評價;質疑投訴階段由供應商、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評審專家參與評價。
第二十三條 嚴重失信行為由縣級以上財政部門作出認定后即在評價系統(tǒng)中記錄嚴重失信等級。
一般失信行為由相關行為主體在評價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即在評價系統(tǒng)中記錄一般失信等級。評價內容包括勾選一般失信行為,填寫具體失信情形,并上傳照片、錄音錄像、聯(lián)合簽名等能夠證實失信行為的證明材料,確保評價結果真實有效??h級以上財政部門發(fā)現(xiàn)相關行為主體存在失信行為的,應當在評價系統(tǒng)中對應評價環(huán)節(jié)記錄該行為主體的一般失信等級。
第二十四條 信用評價結果通過信用評價分和星級表示。
相關行為主體的初始信用評價分為100分。每發(fā)生一次嚴重失信行為,扣50分;每發(fā)生一次一般失信行為,扣5分。嚴重失信行為有效期與相關行為主體承擔法律責任期限一致,一般失信行為有效期為三年。失信行為有效期滿后,重新計算信用評價分。
相關行為主體的星級根據(jù)信用評價分,由高到低分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評價得分100分的,為五星。評價得分80-99分的,為四星。評價得分60-79分的,為三星。評價得分30-59分的,為二星。評價得分29分以下的,為一星。
第七章 信用評價結果的運用
第二十五條 相關行為主體有嚴重失信行為的,縣級以上財政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作出處理處罰,推送同級公共信用信息系統(tǒng),列入信用“黑名單”,并在“中國政府采購網”、“信用中國”、“信用江蘇”等網站公示。
第二十六條 相關行為主體在一定時期內的信用評價結果在評價系統(tǒng)中實時公告、實時查詢。其中:供應商和采購代理機構的信用評價結果還將適時在“江蘇政府采購網”公告。
第二十七條 供應商信用評價結果運用。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按照財政部要求在信用審查環(huán)節(jié)完成供應商的信用評價結果查詢,評價結果參考期限從項目開標之日前3年起算。對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條件的供應商,應當拒絕其參加政府采購活動。
在政府采購評審中,采用綜合評分法的,供應商信用評價結果為三星的扣2分,評價結果為二星的扣3分,評價結果為一星的扣4分;采用最低評標價法的,評價結果為三星的給予1%的價格加成,評價結果為二星的給予2%的價格加成,評價結果為一星的給予3%的價格加成。
第二十八條采購代理機構信用評價結果運用。采購人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原則上應當優(yōu)先選擇信用評價結果為三星以上的采購代理機構??h級以上財政部門可以根據(jù)信用評價結果合理優(yōu)化對采購代理機構的監(jiān)督檢查頻次。
第二十九條 采購人信用評價結果由財政部門定期推送同級公共信用信息系統(tǒng),并記入其信用檔案。
第三十條 評審專家信用評價結果運用。評審專家信用評價結果為三星的,由該專家所在地財政部門約談并責令限期整改;評價結果為二星的,由該專家所在地財政部門暫停專家抽取使用;評價結果為一星的,由省財政廳予以解聘。
第八章 評價監(jiān)督
第三十一條 相關行為主體應當客觀、公正、及時、準確的作出信用評價,不得虛構評價結果。評價結果與事實不符或者惡意評價的,由縣級以上財政部門按照一般失信行為處理。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財政部門應當認真履行職責,不得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濫用職權。信用評價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相關行為主體存在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縣級以上財政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財政部門應當將相關行為主體的信用評價情況納入預算單位政府采購執(zhí)行情況檢查、采購代理機構檢查和政府采購工作考核。
第三十四條 政府部門和公務員在政府采購活動和信用評價過程中的違法違規(guī)、失信違約等政務失信行為,納入相應政務領域信用檔案,并與公共信用信息系統(tǒng)共享。
第九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所稱“以上”、“以下”、“內”,包括本數(shù)。
第三十六條 各市、縣可以根據(jù)實際制定本地管理辦法。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